這類藥店火了 不少單店年銷售額過億元
一家企業成功了,絕不是因為它現在做了什么,而是要看它三年前,甚至十年前做了什么。
根據相關數據,2020年DTP藥房市場份額將達6100億,大批專業藥房已經涌現市場,高值特藥醫保支付方式的變革也讓一批藥店看到了曙光,不少做的好的DTP藥店一年銷售額動輒數億元。
可以這樣說,DTP藥房已經走過了黎明前的黑暗階段,時機已至。
大量專業藥房涌現
DTP即“Direct-to-Patient”模式,也就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從目前來看,完整的DTP藥房,至少應該包含四個基本要素:處方、藥品、物流、支付。
近幾年來,在藥店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背景下,零售藥店都相繼推出了DTP服務模式。
追溯歷史,早在1999年,京衛大藥房便已經開始嘗試DTP模式,2016年7月,醫藥電商企業健客的首家DTP藥房在東莞成立。
以上藥、華潤等為代表的綜合型企業的DTP業務高速增長,益豐、大參林等上市連鎖在不斷加緊布局,同時還有互聯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電商企業也已經深耕多年。
截至目前,據藥店經理人不完全統計,DTP藥房有大約有1280家,銷售過百億。
醫保支付變革,一批藥店迎來發展轉折
可以這么說,醫保支付方式的每次變革,都對業內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洗禮”。不少業內人士感嘆:過去認為品種很重要,其實醫保支付才是關鍵。而讓DTP藥房迎來發展轉折點的是2017年及后面陸續發布的抗癌藥醫保支持政策。
2017年7月13日,人社部印發《關于將36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其中提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定點零售藥店為參保人員提供藥品,發揮藥店在醫保藥品供應保障方面的積極作用”。
據此,過去由于成本高昂而選擇仿制藥治療的癌癥患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原研藥,用藥患者人數激增,
過去在零售藥店銷量受冷的一批高值特藥開始真正步入歷史舞臺,作為醫院的替代渠道,在醫院周邊成長起來的DTP藥房被看好。一批連鎖企業紛紛轉型,在有嚴格數量限制背景下,不少本地連鎖抓住機會發展出一批特藥定點藥房。
而除了醫保支付方式變革帶來的紅利外,DTP藥房相比普通藥店目前還具備以下優勢:
客流優勢:DTP藥房多選址在大三甲醫院附近,相比普通藥店吸客能力更強;
專業性優勢:相比普通藥店,DTP藥房的店員必須具備更高的用藥專業指導能力。同時相比醫院,DTP藥房送藥上門服務更方便了患者;
品種優勢:以抗癌藥為主的新特藥,均屬于高值藥品,相比大量OTC和保健品為主的普通藥店,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更強;
渠道優勢:部分省市布局了社會藥房和醫院雙重購買渠道,相比醫院,不論是購進藥還是后續經營,社會藥房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都更強。
當然,DTP藥房也存在不足,建設成本相比普通藥店更高,也必須獲得醫保資質才有生存空間,監管要求也更高。
不同類型DTP藥房的發展
迎來發展關鍵期后,截至目前,市場上的DTP專業藥房大致可以這樣幾類:
一類是以上藥、華潤、國藥為代表的綜合型企業,憑借上游優勢DTP業務實現高速發展;
一類是益豐、大參林等上市連鎖藥店,也在加碼這塊業務;
第三類是“專業領域的特長生”,以德軒堂為代表的經營新特藥為主,深耕DTP藥房多年的企業;
除此外,還有一類不得不提的就是越來越多的“混合型選手”,類似“九州通+步長”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九步大藥房;
zui后一類是以鄰客、思派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
歡迎來電垂詢產品,電話/微信:153-1885-3676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網站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refurnitureart.com/1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