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相關臨床數據顯示,新生兒房間隔缺損概率呈上升趨勢,這一疾病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但它確實存在,而且一直在危害著人類的身體健康,遇到房間隔缺損時,該做什么檢查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房間隔缺損臨床檢查的必要性。
diyi,心電圖通常是正常的竇性心律。年齡較小的兒童可出現交界性心律和室上性心動過速。其中大部分電軸在95-170°之間。年長的兒童因心房和希氏束的心肌間傳導延遲,P-R間期延長,出現Ⅰ°房室傳導阻滯。將近一半的病人可以出現P波變化,幾乎所有的病人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右束枝阻滯,V1導聯rsR’或RSR’,并伴有右心室增大。
第二,胸腔X線心臟通常擴大,胸腔比例>0.5,肺血管影隨年齡增大而增大,左向右分流量增加。在肺血管梗阻性病變時,主肺動脈明顯擴大而外周肺野血管影較少。
三是超聲心動圖檢查。超聲心動圖分為以下四種類型。醫師將根據房間隔缺損患者的情況決定采用哪種心動圖檢查第四、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對于繼發孔型房間隔缺損的診斷,通常無需行心導管檢查。僅在懷疑合并肺動脈阻塞或其他并發畸形的情況下才會進行。當右心房氧飽和度明顯高于上下腔靜脈值(>10%)時,應考慮右心房存在室隔缺損。而室間隔缺損伴三尖瓣反流、左室右房分流、部分或全部房室間隔缺損、肺靜脈異位引流到右心房或腔靜脈或體循環動靜脈瘺等均可引起有心房血氧飽和度增高。CT及MRI檢查。
單間隔缺損一般無需CT及MRI檢查。通過觀察房間隔連續性是否中斷,CT和MRI就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房間隔缺損,為了避免出現假陽性,通常需要在連續或兩ji觀察房間隔連續性中斷,或者從兩個不同的掃描角度進行掃描,作為CT和MRI診斷房間隔缺損的依據,并且CT檢查必須注射造影劑。
磁共振成像檢查通常以自旋回波T1W圖像為主,觀察房間隔連續性是否中斷,如果同時在梯度回波片序列中發現血流異常,則可作為房間隔缺損診斷的可靠依據。MRI血管成像增強序列對于診斷房間隔缺損沒有什么幫助,但是對于判斷是否存在部分性肺靜脈異位連接非常有用。除間室連續中斷的直接征象外,CT和MRI也能清晰地顯示間室缺損的間接征象,如右房增大、右心室增大、肺動脈擴張等。zui終,心血管造影采用右心造影導管,置入右上肺靜脈或左心房,取肝鎖位置即左前斜40°,向頭部40°成角投射。
因為房間隔是斜向的,當左前斜位和肝鎖位時,房間隔是切線位,顯示效果更好,同時向頭40°投照會使左、右心房在后方的投影從左、右心室分離出來。因為從右肺靜脈流出的血液主要沿房間隔流動,所以肝鎖位右上肺靜脈造影能很好地勾畫出房間隔缺損的直接征象。對比物首先在右上肺靜脈顯影,對比物沿房間隔左緣向下通過缺損口進入右心房,顯示房間隔缺損的位置和大小。
房隔缺損心血管造影需見造影劑進入右心室,經肺循環后,肺靜緣顯影。若懷疑或有部分肺靜脈異位聯接時,應行選擇性肺靜脈造影或肺動脈造影。在肝鎖位右上肺靜脈或左心房造影時,可以直接顯示各種房間隔缺損的征象,還可以測量其大小,并且可以根據缺損的位置對其進行分類診斷。在房間隔上部有缺損,但上腔靜脈也有顯影的情況下,為上腔型房間隔缺損;在房間隔中部有缺損,或由房間隔中部向下延伸的情況下,為卵圓窩型或中孔型房間隔缺損;在房間隔下部有缺損的情況下,為原孔型房間隔缺損。
經過上述六步,就可以清楚地診斷出病人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間隔缺損。但并非所有房間隔缺損患者或懷疑有房間隔缺損的患者都必須通過以上所有步驟的檢查,而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歡迎來電垂詢產品,電話/微信:153-1885-3676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網站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refurnitureart.com/3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