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基本無癥狀 專家提醒:這些人應及早做胃癌篩查
央廣網北京4月15日消息(記者申珅)胃不舒服了需要做胃鏡,這一點大家已經達成共識。但如果胃部沒有任何不舒服癥狀,是不是就不需要做胃鏡?
4月14日,在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即將來臨之際,聚焦“無癥狀人群是否需要做胃癌篩查”這一話題,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膠囊內鏡協作組委員、沈陽第四人民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韓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鑒于早期胃癌大部分沒有任何癥狀,一些無癥狀人群也需要及早做胃鏡檢查。”
絕大多數胃癌患者早期沒有任何癥狀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類消息:平時吃嘛嘛香、身體健康的某個人,突然就被查出了晚期胃癌!“我在臨床上遇到的胃癌患者較年輕的是17歲。”韓笑主任表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67.9萬例,死亡49.8萬例,且80%的患者被檢查出時就已經發展為進展期胃癌或者晚期胃癌了,錯失了較佳診療時機。”
談及我國胃癌篩查率低且發現多是晚期的原因,韓笑主任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現在胃病檢查多是通過電子胃鏡進行,侵入式檢查方式百姓較為恐懼和排斥,且在內鏡檢查過程中,對設備和內鏡醫師依賴較大,而當前我國內鏡醫師資源較為短缺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基層社區和偏遠地區醫院無法開展。此外,還有些百姓健康意識不夠,把胃病不當回事,胃不舒服了習慣忍一忍、扛一扛。“早期胃癌,70%以上的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另外不到30%的患者癥狀也不典型或輕微。這個客觀事實也加劇了‘胃癌發現即晚期’這一問題。”
在韓笑主任看來,早篩是防控胃癌較有效的辦法之一,早期胃癌及時發現、及時治療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治療效果非常好。“胃鏡檢查是胃癌早篩較有效的辦法。” 韓笑主任強調。
不用插管也可以輕松進行胃癌篩查
盡管胃鏡是診斷胃部疾病的金標準,但百姓對其印象還停留在需要插管的電子胃鏡階段,通常都是“談鏡色變”。韓笑主任介紹:“隨著科技發展,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不用插管的磁控膠囊胃鏡檢查方式。”
隨水吞服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30分鐘,即可完成一次舒適、安心、準確的胃部檢查。整個過程無痛無創、無需麻醉,膠囊專人專屬,一次性使用不回收,在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方面與傳統電子胃鏡也高度一致。“我們醫院引進磁控膠囊胃鏡兩年多,受檢者評價非常好,都說這種方式既安全又衛生,還非常舒服。對那些不愿意做或不能做電子胃鏡檢查的人、體檢人群的胃部檢查、胃癌初篩、部分胃病的復查隨訪、檢測藥物相關性的胃腸道黏膜損傷等,我們都推薦用磁控膠囊胃鏡。”韓笑主任表示,“尤其是在當前這種特殊時期,磁控膠囊胃鏡還能夠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多方位保護醫患安全。”
“胃癌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太晚。”韓笑主任強調,只有無癥狀人群通過磁控膠囊胃鏡檢查將所有病灶在可疑階段就進行篩查,才能真正實現胃部疾病尤其是胃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專家提醒:這些人即使沒有胃病癥狀也需要定期做胃鏡檢查
既然發現早期胃癌的意義這么大,那么是不是沒有胃病癥狀的人都應該做胃鏡檢查呢?
“當然不是。”韓笑主任表示,胃癌不會憑空產生,總會有一定的誘導因素存在。她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嗜好腌制食品、存在消化道出血癥狀等人群,哪怕目前沒有胃部不適,也都應該盡快去醫院做一次膠囊胃鏡檢查。
“需要注意的是,胃鏡篩查不是一勞永逸的。”韓笑主任強調,按照腫瘤生長規律,篩查間隔時間越長,早期胃癌被遺漏的概率就越大,轉變成晚期胃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目前究竟多長時間檢查一次合適,沒有專業層面的規定。一般來說,無癥狀的高危人群建議一年一次,有癥狀的人群在經過系統治療后需要遵醫囑定期復查。”
歡迎來電垂詢產品,電話/微信:153-1885-3676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網站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refurnitureart.com/9931.html